一般在模具中,氣彈簧主要用作頂針板、行位等活動組件的輔助動力,不允許單獨使用。模具用氣彈簧現(xiàn)已標準化。模具中常用的彈簧是輕載的氣彈簧。如果模具較大,頂針數(shù)量較多時,必須考慮使用重載氣彈簧。輕荷重氣彈簧選用時應主意以下幾個方面:
1、預壓比
氣彈簧預壓量與自由長度之比。一般要求為氣彈簧自由長度的10—15%,直徑較大的氣彈簧選用較小的預壓比,直徑較小的氣彈簧選用較大的預壓比。在選用模具頂針板回位氣彈簧時,一般不采用預壓比,而直接采用預壓量,這樣可以保證在氣彈簧直徑尺寸一致的情況下,施加于頂針板上的預壓力不受氣彈簧自由長度的影響。預壓量一般取10.0—15.0mm。
2、壓縮比
氣彈簧壓縮量與自由長度之比。一般要求壓縮比在30%—40%以下,壓縮比越小,使用壽命越長。
3、氣彈簧分布要求盡量對稱。
4、氣彈簧直徑規(guī)格根據(jù)模具所能利用的空間及模具所需的預壓力而定,盡量選用直徑較大的規(guī)格。
幾點說明:
1、矩形藍氣彈簧安裝在復為桿旁邊,矩形藍氣彈簧內(nèi)孔較小,不宜套在復位針上,較長的氣彈簧內(nèi)部要加直邊(柱子管位),防止氣彈簧變形。
2、當模胚為窄長形狀(長度為寬度二倍左右)時,氣彈簧數(shù)量應增加二根,安裝在模具中間。
3、氣彈簧位置要求盡量對稱。氣彈簧直徑規(guī)格根據(jù)模具所能利用的空間及模具所需的預壓力而定,盡量選用直徑較大的規(guī)格。
氣彈簧自由長度應根據(jù)壓縮比及所需壓縮量而定。模具回位氣彈簧自由長度(L)的計算方式:
L = (B+預壓量)/壓縮比
B—氣彈簧預壓后的長度,B=L-預壓量,預壓量通常取10—15mm。
注:復位氣彈簧必須埋入動模板或托板內(nèi)15—20mm,如果計算長度小于此長度,應以此長度為準;如果計算長度大于此長度,應以計算長度為準。